在多数肾脏疾病中可观察到尿总蛋白浓度升高(蛋白尿)。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可导致肾小球渗透性增加或肾小管再吸收能力下降,引起肾性蛋白尿;感染、出血或泌尿管的疾病可引起肾后性蛋白尿;尿液蛋白水平升高也可能与生理或心理压力和其他急性病症如发热等有关。1892年Viberti等用放射免疫试验发现尿中白蛋白排泄的增加率,可以预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肾病的发作。此时尿中总蛋白排泄正常,尿常规蛋白定量阴性,而尿白蛋白排泄却增加,称之为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uruinary albumin,u-ALB)是指在正常尿液中含量甚微的白蛋白,可早期反映肾脏异常,也可反映整个血管系统的改变,被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
白蛋白是血浆重要的蛋白质之一,在通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分子大,不能越过肾小球基底膜,即使有少量滤入原尿,也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在健康人尿液中仅含有很低浓度的白蛋白。当肾小球基底膜受到损害(即使是早期的轻微受损)使其通透性改变时,白蛋白可进入尿液中,尿液白蛋白浓度持续升高,出现白蛋白尿。
尿液微量白蛋白测定对早期发现肾脏功能改变及随后的治疗监控,其特异性和敏感度均比总蛋白高,高血压、糖尿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伴有肾脏病变的缓慢进行性恶化,尿液白蛋白测定可较早发现这些异常。在糖尿病时,尿液白蛋白排泄量增加常伴随有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它发生于肾病的早期阶段,在肾组织学或结构改变之前即可检出,对预防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尿液中的白蛋白排泄量变动很大,CV为45%~100%。文献报道的参考区间各不相同,尤其随机尿白蛋白的参考区间彼此相差更甚。有专家指出未定时的尿液标本(随机尿)一次白蛋白排泄量增高,可能并无意义;如连续2~3次增高均超过参考区间方有诊断价值。某些进展缓慢的疾病,观察一段时期内尿液白蛋白排泄的改变,比一次测定结果更为重要。升高:1.肾脏疾病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结核、肾结石、肾动脉硬化等;3.其他如休克、失水、感染、中毒、白血病及肾脏移植、功能性蛋白尿等。